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0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程序:
一、口算:
8÷216÷420÷536÷625÷5
4×612×310×548÷863÷9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知道《西游记》中谁最爱吃吗?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苹果园,“哇,好大的苹果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苹果吗?”唐僧说:“吃苹果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猪八戒想了一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苹果,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出示课件
2、引入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认知
演示平均分饼
a、把饼怎么样了?
b、两块饼大小怎样?
c、老师刚才是如何操作的?
重点强调: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学习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这半个是2份中的1份。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边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上边的1表示2份中的1份。
3、读法:二分之一
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二分之一)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注意: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你认为这句话哪些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一份,它的)
4、判断课件展示
5、探索:
折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对折以后,每一份是原来的(),再对折呢?再对折呢?
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说一说。
4、练习:十分之一
(2)九分之一
(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4)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0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我们每人坐的桌子的二分之一
教室里窗户上有四块大小一样的玻璃,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教室里的电视柜的门被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
五、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只要我们大家用心去观察,一定会找到更有趣的分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留心去找的,对吗?如果我们把一张A4纸,两次对折后,其中的两份是多少?如果四份呢?
反思:
课堂上学生在表述分数的意义时,我总是强调说完整,尤其是平均分,当学生说分成几份时?我总是急于纠正“怎么分”。其实学生所说的分成,他的脑海里就是平均分的意思,我可以加上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把图形分的一边多一边少,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说不是这样分的,是平均分。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生成,引导学生应平均分,比之前的“怎么分”效果要好的多。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以后应该更加认真的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同时,我也我明白了想要上好一节数学课真的很难。它需要教师对许多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更需要对许多细节进行精心打磨。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篇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汪秀芹 河北名师魏晓辰工作室学员
理解教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三年级上册90、91页例1、例2.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整数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都与整数有很大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学情
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听说过甚至知道一些简单的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数就是数出来的,今天遇到的分数怎样通过数的方式来认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问题。
我的思考
1.我想我们教师要有“学科”视角,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数学内涵”并和学生的学习现实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让数学学习有更好的“数学味道 ”.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分数,在数系中,整数、小数、分数都属于 “数”.数学大师华罗庚的话:“数起源于数。”
2.当然,从学生学习的基础来看,他们此前对数的认识都仅限于自然数 (整数 ),认识逻辑是:有一个 “东西 ”(如实物、图形、一米长度等 ),记为“1”,几个这样的“1” 记为 “几 ”.相对说来,这种 由“1”到“几”的递增思维几乎进入了自动化的阶段,而分数的认识,需要建立的是将 “1”均分到“几分之一”反向思考。三年级学生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完成新的建构。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
2.经历“举例—— 解释—— 建模—— 应用”的学习过程,了解“先分后数”的分数实质,建立整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学的学习方式,渗透模型思想。
3.在富有情趣又层层推进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逻辑魅力和思维力量,激发良好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写几分之一并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数“整数”.
从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话:“数起源于数。”引到数数。
屏幕上依此出现 1个 ……此处隐藏75991个字……p>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篇50: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
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按照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基本精神。本节课试图把各知识点教学用一系列的活动串联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认识分数,充分体验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好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课堂上学生自身多种感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立体的多维互动这一指导思想。
【学生分析】
透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分数”对学生
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都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教师充分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透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构成的过程,如引导学生透过折一折、说一说物体或图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用心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用心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在用各种图形折一个喜欢的分数这一实践活动中,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目标】
1.透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构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好处,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透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观察潜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潜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D冲突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基本追求,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数学的用心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不仅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活动�D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能够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透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贴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透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好处。]
(2)折其它图形的1/2
a.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取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
(选取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喜欢的图形动手折它的1/2,体现了尊重学生、教学民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又完善了1/2好处的理解。为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好处打下基础。]
3.观察决定,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够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决定理由。
(2)小结:
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好处的理解。]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
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
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样表示的?
[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三)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设计意图:透过此环节学生不但学会了写分数,还进一步巩固了对几分之一好处的理解。]
三.总结质疑、完善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帮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成知识网络,为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