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5-01-17 16:16:40
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本文共17138字]

第一篇: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从现在到2014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实现全面兴市的关键时期。能否尽快地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关系到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我们奋斗目标的关键举措,其核心是将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当前,我市面临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和出口、增加就业、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高新技术产业做出别的贡献。从长远看,我们需要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企业竞争力,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化。

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xx亿元,增加值xx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x倍和x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xx ,高于gdp增长速度xx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值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xx和xx,比2014年分别提高了xx和xx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14年的xx上升到xx;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xx,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xx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成长,效益日益明显,逐渐成为黄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1、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

黄冈高新技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 家。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和产品

2014年,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四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xx,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干高新技术。

在生物医药方面,依托大别山的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现已发展有广济药业、迅达药业、中牧安达药业、李时珍医药集团等多家新兴药业企业。

在精细化工方面,拥有湖北祥云集团、湖北沙隆达蕲春公司、湖北恒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

在新材料方面,拥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十月装帧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在汽车零部件方面,拥有湖北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3、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信息水平明显提高

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同时,不断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一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14—2014年,全市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 万元,年均投入 万元,较“九五”末增长 ;2014年,全市工业设备微电脑控制设备原值比重达到xx;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14年,全市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xx,较“九五”末上升xx%。全市农作物新品种迅速推广,在耕地面积年均减少 %的同时,农业耕地面积产出率则以xx%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2014年底,全市光电缆线路长度达xx公里,长话业务电路xx路,较“九五”末增长xx和xx ;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xx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xx户,分别较“九五”末提高x %和xx %。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发达地区和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尽管我市已经涌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在全省也仅为 位。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幅减缓,“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长率为xxxx%,相对于“九五”期间全省34.6%的增幅大幅减缓。相比而言,周边地区发展速度加快,相对于周边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骨干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仅家,过10亿元的企业没有,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同时,骨干企业数量少,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全国、全省的高新技术产品品牌还不多,行业内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水平不高。

3、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不合理。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比重大,体制活力不足;从技术结构看,中低端技术居多,高端核心技术相对较少;从产品结构看,投资类产品比重高,消费类产品比重低;还有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这些产品很容易引起家门口价格战,既影响企业效益,又阻碍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艰巨。

4、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重成果、轻应用,产业化导向弱;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技术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5、高新技术发展亟待优化。

一是促进高新技术投资创业的政策机制不活,投资环境亟待完善。与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借助外力、引进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国际性大财团、大公司、大企业的照商投资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导性投资不足,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瓶颈”使许多有生长力的中小企业生长缓慢,许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转移到黄冈以外应用;三是有利于高新技术人才聚集成长的环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新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们应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光、光电子一体化四个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力争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处隐藏13137个字……他产业。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区域财政收入167亿元、地方留存财政收入70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3、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度贴合企业需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效,是这几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优势。如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园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三部分组成。园区内道路宽敞整洁、建筑物错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饮、住宿、移动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配套服务更是获得了园区内企业的认同。园区延伸“三段式”服务,率中西部之先,开通“962014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践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建立企业走访制度,坚持以重点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政务服务到企业增值服务,再到创新创业服务,环环相扣的企业服务“高新模式”,在无形之中彰显其对产业聚集、区域创新的有形之力。

4、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

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本,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发挥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实施“3551人才计划”,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其中有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区”。

三、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高新技术产业是地方经济谋长远、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和着力点、结合点,是提高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武汉、成都、重庆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产业定位必须高端化

地方经济要加速发展,最终要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地方优势,集中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高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就是内生式发展道路,通过园区培养企业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来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光电子产业,由此诞生了全国闻名的“光谷”。生物产业兴起时,武汉东湖高新区超前布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2014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又挂上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牌子,着力寻找“中国创造”之路。武汉东湖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武汉市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科技力量。

2、高度重视高新园区规划建设

三地均高度重视高新园区的规划布局和高起点建设。重庆北部新区面积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万,园区北靠国际空港,南临重庆中央商务区,西依嘉陵江,东接长江黄金水道,紧临重庆保税港区,具有中国西部唯一的集水运、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优势,俗称重庆副中心。2014年北部新区被纳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使得重庆发展“5+3”战略性布局成为可能。同时,重庆北部新区在建设上也是高起点,从2014年开始投资450亿元建设高标准的交通、能源、给排水、信息设施、生态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为北部新区企业发展、人才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北部新区凭借空间规划和建设的高起点,强势推动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项目发展高增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成都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业主”的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积极引进工业项目;以项目促建为中心,加快项目投产和达产,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到人、跟踪到底、服务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重点项目协调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2014年园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849.75亿元。按照“四个一批”划分,促使投产达产项目、加快建设项目、促进开工项目和前期储备项目按时到位。

4、要素保障促发展

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拥有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牌子,意味着拥有比一般国家高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园区在落实好原有高新区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准后较快地开展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体制创新等5方面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汉东湖高新区懂得利用牌子,给予高新企业优厚政策,并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快速推动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我市的参考与启示

1、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

产业空间布局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需根据杭州地理位置特点和产业特色,城、核、带、区相互结合,既要覆盖大杭州,又要突出重点区域;既要立足当前状况,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空间。建议在“十二五”期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可选择发展“一城、两区、三带、多块”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主城区,包括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为大江东和大城西科创园;“三带”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经五常、仓前、(老)余杭至临安锦城,由转塘沿320国道经受降、高桥至富阳市区,由双浦沿杭千高速经富阳东洲、桐庐、建德至淳安的三条发展带;“多块”指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区域和新的产业集聚区。

2、着力加快产学研结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知识变成科技成果,变成专利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解决所有权是第二阶段。所有权明确了以后,第三阶段是和投资者、和企业相结合,这又需要专门机制来配合,让科技成果、专利与资本对接,进行产业化。产业化之后,才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应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在巩固提升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适合杭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学校和企业研究成果产业化,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3、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在全市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土地及其他资源日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又发展企业和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应集中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和效益产出,在企业间鼓励开展节能环保工作,鼓励企业用环境友好的加工工艺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工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同时,应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直通车、领导与企业沟通制度,健全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机制。落实各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工作,在园区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

《关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本文共1713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